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戴梦希 发布时间:2022-01-12 10:46 | 分享: |
北京冬奥会,是2022年的一件大事。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热情而又笃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伴随着新年的祝福与期待,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进入倒计时,北京作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也将精彩亮相。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值得关注的是,为确保本次国际体育盛会的成功举办,保险保障成为助力军之一且已准备就绪。《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中国人保集团了解到,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目前该公司已做好从财产到意外健康等的多项保险保障服务计划,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联合河北省分公司承担财产及责任综合保险保障金额超过100亿元。
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表示,自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以来,中国人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指示精神, 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冬奥专属服务,争取让更多人在中国人保有温度的保险服务中,尽情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中国人保将与北京冬奥组委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增光添彩。
冬奥测试赛期间,中国人保工作人员提供驻场服务保障。
任保 摄
据记者了解,为全力服务北京冬奥会,中国人保组建了专门的冬奥团队,团队成员专业过硬,且具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服务经验。在保险保障方面,中国人保充分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险服务经验,并根据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际情况,结合冬季运动的风险特点以及北京冬奥组委的风险保障需求,发挥专业优势,进行技术创新。目前公司已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了包括综合责任险、财产险、车险、意外健康险等专属保险服务方案,全面满足了冬奥赛前、赛时、赛后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需求。
“冬奥保险保障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场景多、需求广、要求高,涉及产品、承保、理赔、客服等各个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举办北京冬奥会,更是给赛事运营和组织保障带来了重大考验,对保险服务特别是现场赛事服务和理赔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保财险党委委员、副总裁降彩石表示。
据降彩石介绍,中国人保冬奥保险服务团队确立了遵循严格防疫、快速处理、科学决策等原则要求,不断优化冬奥保险理赔方案,切实加强全过程闭环管理。一是科学制定理赔工作方案和服务举措,践行“保险+减损+赋能+理赔”的保险新逻辑,建立优化“统一管理、分级决策、内部会商、外部协调、应急处理、信息报送”的冬奥理赔服务六大工作机制。二是赴冬奥场馆风险踏勘,沿观众疏散路线,对场馆区域、训练场馆、赛区、新闻中心、冬奥村等区域进行实地风险考察。通过风险调查精准识别各类风险,制定了多套应急处置预案,提供防灾减损建议,将风险管控前置,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三是加强科技赋能,依托平台支撑,以无接触理赔服务新模式践行数字冬奥战略。比如,定制开发冬奥理赔指挥平台,吸纳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项新技术,实现视频指挥调度、远程判定保险责任、重大案件在线会商、案件理赔处理进度实时查询等功能,大幅压缩理赔处理时间,确保闭环管理要求落实到位。
对于前期保障准备工作,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郭少军介绍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届冬奥会采取“一馆一策”“一场一策”的筹办原则。为了解各场馆的防疫政策、服务人员办公环境安排、人员流线设置等,公司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对北京城区及延庆赛区共14个竞赛场馆的逐一走访及踏勘工作,并就场馆的主体建筑风险、赛会场馆环境风险等进行了详尽分析,为制定财产险大保单保险方案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百余人的现场理赔服务团队会在赛前与场馆建立对接通道,提早协助场馆排查风险,确保场馆的需求传递到位。
本届北京冬奥会,河北省张家口市也是体育赛事举办地之一。据人保财险河北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先后承保了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张家口冬奥村及冬残奥村“三场一站”、京张高铁、崇礼区农村公路改建(造)工程等保险保障服务,全力保障冬奥会基建项目按计划顺利完工,为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首次公开提出,要“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这项新任务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注入新内涵的同时,也有望带动新一轮保险和服务需求的提升,而北京冬奥会的保险保障服务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降彩石表示,参与和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有企业的荣耀和使命,更是国之重器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中央金融保险企业和“双奥保险”企业,中国人保以最精心的组织、最周密的部署,倾力为冬奥会提供最可靠、最优质的保险保障服务。
(责任编辑:欣文)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疆金融网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疆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zgxjjr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