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金融学院 >

银行信贷支持边疆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建议

来源:新疆金融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5-25 11:04   分享:

近年来,国家支持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基层银行业的积极跟进下得到了有效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与银行商业化运营的特点,导致银行信贷在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也不断显现,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做好对接和强化。
  一、信贷支持县域实体经济的成效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县域银行业信贷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发展,服务“三农”的规模、速度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以伊犁州直辖区八县为例,截至2011年末,州直县域银行业贷款余额157.28亿元,较2006年增加128.89亿元,增长6.22倍;各项存款253.35亿元,较2006年增加174.14亿元,增长3.2倍;存贷比为62.08%,较2006年上升26.24个百分点。银行信贷对促进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特点主要有:
 (一)农林牧渔业是县域银行业信贷投放的主要行业。2011年末,伊犁州直县域银行业信贷增速达34.13%,高于同期县域GDP增长18.64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是信贷投放的重点行业,贷款比重达81.97%,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23.1%,贷款比重为41.92%;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37.7%,贷款比重为19.08%;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39.2%,贷款比重为20.97%,二、三产业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偏低,具有较为明显的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特征。
 (二)农户贷款成为县域农村信贷市场投放的主要对象,县域小企业贷款信贷支持有限。从县城实体经济信贷投向看,2011年末农户贷款69.45亿元,占比为44.16%;企业类贷款52.78亿元,占比33.55%,其中,小企业贷款8.98亿元,仅占县域信贷总额的5.71%;基础设施贷款5.14亿元,占比约为3.26%。
 (三)银行信贷支持欠发达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较弱。从贷款投向区域看,伊犁州直辖区银行业信贷资金的55.67%集中在伊宁市、奎屯这两个中心城市,平均占比为27.85%,而其它八个县域实体经济信贷比仅为43.34%,平均占比仅为5.42%。
  二、银行业助推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四难”
 (一)县域资金外流现象严重,资金供给难充裕。一是邮政储蓄规模发展及其“存多贷少”,使其成为分流农村资金的主要渠道。截至2011年末,辖区县域邮储银行存款余额36.9亿元,而贷款余额仅4.44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14.56%、2.82%,存贷比仅为12.03%。二是县域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但未充分发挥对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截至2011年末,辖区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贷款分别为125.87亿元、24.21亿元,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9.68%、15.39%,存贷比仅为19.23%。三是农村信用社“一农”难支“三农”的现状未得到明显改善,难以满足县域实体经济发展日益旺盛的资金需求。2011年末,伊犁州直各县农村信用社信贷市场份额为36.95%,存款市场份额仅占15.51%,存贷比为64.18%,但长期受资金规模制约等因素影响,在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仍显力不从心。
 (二)县域银行业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对象与其经营目标难协调。县域银行业机构的服务目标为农村实体经济和县域中小企业,而实际信贷主要向工业项目、房地产项目和城市商业物流企业等行业倾斜,把实现利润率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客观上难以处理好服务县域农村实体经济与实现经营目标的关系。目前由于边疆地区实体经济多是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较低的弱势产业,与银行商业化经营存在突出矛盾,银行信贷低收益、高成本、高风险问题不可避免,在利润驱动下,县域银行业信贷资金多由上级行集中,再转投到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县域中小企业、涉农经济组织及农民贷款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信贷管理体制与县域实体经济重点资金需求难匹配。在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实行授权授信政策统一、资金管理办法统一的供给体制下,信贷支持实体经济“一刀切”现象明显,助推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未得到最大体现。尤其在银行业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对企业融资的准入门槛相对提高,有限的信贷资源进一步向目标核心客户、优质客户等综合贡献度高的客户倾斜。同时,对受国内外经济金融政策影响较大的县域行业企业,银行信贷操作取向更为审慎。对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边贸企业,持谨慎支持态度;对欠发达地区前景平淡、科技含量少的中小企业,均采取收缩、严控甚至退出信贷投放。
 (四)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政策扶持难到位。由于边疆多数贫困地区受自然、经营及市场风险三重压力,加之农村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基本是“靠天吃饭”,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农民收入水平低。同时县域实体经济具有地域广阔、产业布局小而分散的特点,贷款成本较高。在缺乏有效风险补偿机制的条件下,信贷投入县域实体经济将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在县域实体经营中农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和风险分散渠道,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疫情,易爱损失的是农户和涉农企业,随后风险将迅速转移至银行业机构,而国家未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影响了县域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县域信贷资金回流与补充机制。一是发挥货币政策的工具引导作用,合理增加金融机构对县城的资金投入。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和鼓励银行业机构切实加大县域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二是适当提高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奖励比例,积极鼓励银行业机构将资金用于当地,进一步提高对县域企业及涉农经济贷款奖励比例,规范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财政促进银行业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三是努力打造资金要素流动“洼地效应”,建立县域经济金融之间的联动协作机制,运用法律、经济及行政等手段,在实体经济组织中开展诚信教育,普及法律和金融知识,培育企业诚信意识,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一是银行业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态势和区域差异等因素,合理优化与配置县域信贷资金在行业、地区之间的平衡,结合存贷比、风险控制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信贷投放,切实加大对发展较为落后的县域小企业及涉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避免信贷资金过度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二是银行业机构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首要职责,正确处理好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积极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加快自身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确保有充裕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三)建立实体经济信贷资金风险补偿机制。一是对服务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县域银行业机构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建立县域农业及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损失奖励或补贴制度等,鼓励县域银行业机构加大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有效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与信贷支农业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风险。三是大力发展政策性担保业务,建立和完善以县域为重点的多层次的担保体系,加大县级担保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各级政府对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增加担保公司的出资份额,壮大担保公司实力。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推进建立市场化的新型防灾减灾机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及农民自愿、市场运作、政策支持、适度保障的运作模式,扩大涉农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农业抵御能力,调动县域银行业机构服务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来源:新疆银监局)

(责任编辑:欣文)

新疆金融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疆金融网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疆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zgxjjrw@163.com

更多>>>银行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