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赵萌 发布时间:2019-11-08 10:50 | 分享: |
6分钟!来自江苏无锡的采购商任燕,在进博会首场供需对接会开场后仅仅6分钟,便与来自塞尔维亚的托普利察酒庄签订了一张10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
“我相信,今年进博会的成交量会超过去年,明年我们一定还会再来。”托普利察酒庄CEO Toplicki Vinogradi doo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成为首单签约展商,他感到十分荣幸。
一个个鲜活的“进博故事”正在发生。同一个展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展品竞相亮相;同一个世界,以进博会为契机,各国各地区正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连接。那么,在境内外展商客商的眼中,相比首届进博会,今年的进博会有何变化?又有哪些始终未变?这些“变”与“不变”又意味着什么?
展商更多展位更大展品更全
“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本届进博会的规模更大、质量更高。参加首届进博会时,可能很多参展商都还在摸索。而有了去年的成功经验,参展商们今年更加活跃,更加有创新力。”汇丰亚太区工商业务主管戴子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的确,现场有不少参展商表示,“新设展位”“扩大面积”“增加展品”“创新创意”是今年参展与去年相比最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恰恰体现出展商客商对于中国经济前景以及对外开放的持续看好。
走进日本通运的展区,一面巨幅运路示意图展现在记者眼前,即便是对该企业不熟悉的观众,一看也能马上看出这是一家物流公司。而示意图上方的两行字更是引发了记者的兴趣——“日本通运的‘一带一路’物流服务:巧妙使用陆、海、空多种运输模式,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提供跨越国界、地域界限,连接个人与企业的一条龙服务经营方案”。
“去年,我们的展区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今年是144平方米,希望能够接待更多的客户。”日本通运国际物流(中国)有限公司经营战略室经理滝口雅俊对记者说,“虽然日本通运是在日本排名前五的物流公司,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首届进博会参展后,公司在华知名度提高了很多,今年我们想继续提高知名度,甚至形成具体的合作订单。”
事实上,对于进出口贸易来说,订单只是个开头,其后的物流、资金流等贸易服务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同样是“刚需”。因此,进博会吸引了不少像日本通运这样的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前来参展。
“‘双十一’马上要来了,消费者想到的一定是淘宝或者京东,却并不了解跨境电商背后的供应链企业,而卓志就是这样一家‘更懂跨境电商’的企业。”据卓志供应链贸易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朱太彬介绍,跨境电商在“双十一”期间的资金需求量是平时的5到8倍,卓志致力于为其提供包括订单、物流单、资金单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截至2019年6月末,整个供应链服务规模已达30亿港币。
“去年,卓志没有设立自己的展台,而是与普洛斯共用。然而有大量的客商前来商谈生意,所以今年我们便自己‘搭台唱戏’。”朱太彬对记者说。
据统计,今年进博会企业展和国家展总面积从30万平方米增加到36万平方米,参加的国别、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均超过首届。
“不变”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
如果说规模更大、质量更高、展商客商需求更旺是本届进博会的“变”,那么,“不变”的则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把进博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承诺,以及进博会承办各方的悉心服务和有力支持。
“请C43号洽谈桌客户上台签约、合影!”“由于排队人数较多,请客户前往第二签约区签约!”在进博会2.2号馆近一万平方米的供需对接会现场,展商客商“一对一”洽谈场面火爆、气氛热烈,上台签约、合影的客户络绎不绝。在200多张持续3天的“流水席”上,一张张新订单渐次落地。
而首个6分钟签约的“火速订单”背后,离不开中国金融机构产品以及撮合服务的大力支持。“中国银行给我提供了很多接触中国客户的机会,而且帮我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既避免了汇率风险、又节省了时间。”Toplicki Vinogradi doo表示。
那么,作为供需对接会的承办方,中国银行是靠什么给展商“找客户”、实现精准撮合?通过采访,记者得知“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系统”就是连续两年在撮合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利器”。“跨境撮合系统基于企业报名及需求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实现供需匹配、潜在合作对象推送、自动排桌,撮合精准度非常高。”据中国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高级经理年综潜介绍,截至首日对接会结束时,共有773家参展商和1426家采购商参与现场对接洽谈共计1697轮,视频对接78轮,达成合作意向791项。
“就在刚才,新加坡航空推荐了两批客人来了解我们的微信支付服务。”大华银行品牌兼策略通讯与客户权益部主管付玥对《金融时报》记者说,“因为大华银行是首批支持以海外手机号绑定微信支付的外资银行,特别适合短期出境旅游或开展商务的外国人士。比如参加此次进博会,不少外国展商就有微信支付的需求。”
据付玥介绍,根据首次参加进博会的经验,中国企业、政府代表团以及参展个人对外资银行的对私业务有着浓厚兴趣,因此,大华银行今年不仅展示对公业务,而且还重点推介了包括科技金融、供应链、外汇结算等在内的对私业务。
营商环境持续受外方关注
“去年参加首届进博会后,我们与200多家企业客户建立了业务联系,与十余个省级商务厅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及金融同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再来参展,相信会有更大收获。”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程泽宇的一番话,道出了200多家香港企业踊跃参加本届进博会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展区发现,参展的香港企业主要集中于服务贸易展区和食品展区,分别集中设立了“香港服务业展区”和“香港产品展区”,两个展区总面积较去年增加70%。参展企业数和展位面积的“变化”恰恰体现出境内外展商对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不变”的信心。
事实上,营商环境是进出口企业最有感触的中国对外开放相关要素之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指出,今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表《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由46位上升到31位,提升15位。这引起不少展商的热切关注和讨论。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邹俊对记者说:“如果将营商环境视为一种国际竞争力,那么,在这一方面,中国的‘改善力’非常惊人。”德勤中国创新主管合伙人刘明华则说:“首届进博会以来,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在改善营商环境上取得的巨大进步,看到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各项举措。”
“中国营商环境改善让我大受鼓舞,但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区仍存在不平衡的现状,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是营商环境改善的典范,上海大力推进的‘一网通办’改革非常值得全国借鉴。下一步,我们关注的是二三线城市的‘跟进’。”安永大中华区重点客户主管合伙人、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唐荣基表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进博会向世界呈现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而这也是让“大家都来看看”最为重要的底气和吸引力。从去年到今年,甚至展望明年,一个个“进博故事”中的“变”和“不变”正在告诉全世界,中国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责任编辑:欣文)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疆金融网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疆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zgxjjr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