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东端、素有“天山湿岛”之称的新源县冷风嗖嗖、寒气逼人,然而在巩乃斯河两岸,从农村到城市,却处处是一派生机勃发。巩乃斯人民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奋力推进当地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不忘初心,“袖珍银行”村头开
“这下,我们玉什布拉克村老百姓存取款在家门口就可以办了,再不用跑到县城了,太方便了,感谢农村信用社呀!”10月11日,新源县新源镇玉什布拉克村村民依孜巴沙尔•木哈买提汉高兴地说。
随着最后一台助农取款服务POS在新源县新源镇玉什布拉克村布放成功,新源县域内已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达81户,终端81台,这标志着全县77个行政村实现助农取款服务全覆盖。
据该社负责人介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服务。这项服务可以解决距离乡镇较远的农民取现不便的问题,对培育农民用卡意识、逐步改变农民支付习惯也有长远好处。
新源县农信社负责人介绍说,银行卡助农取款的限额为单日不高于2000元,持卡人可在任一服务点内刷卡取现,也可以刷卡购物。
那拉提镇喀拉奥依村小商店老板湛林说:“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开通后,不但为周围群众小额取款提供了方便,还给自己的商店增加了不少顾客,小店的生意明显比以前好了。现在他每月平均要为群众办理取款近50笔,取款金额达到5万多元。”
该社在去年5月份,就成功举办了全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移动缴费终端现场会,率先在全疆实现了移动POS终端在全县各村队的全覆盖,实现了城乡参保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在移动POS终端进行社保查询、缴费等,实现了社保“基金银行走、业务网上办”的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牧村队参保人员。
移动POS终端的全覆盖,是提高支农惠农便农服务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银行愿意、商户乐意、农户如意、政府满意”的大好事。助农取款服务点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把优质的金融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到10月末,新源县农信社共发卡241300张,在辖区已布放ATM机51台,其中在县人民医院和5 个农、牧、果林场和那拉提景区管委会安装了5台离行式存取款一体机。已办理企业网银471户、个人网银40729户、手机银行40320户。布放助农POS终端84台,特约商户813 个。这些科技产品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牧民路途遥远存、取、转、汇款、消费难的问题,同时也对丰富城市内涵、增强城市功能、培育“智慧新源”、提高全县居民幸福指数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牢记使命,“扶贫帮困”责任重
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位于新源县那拉提镇东部,距伊犁新源县城约70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国家“价格信得过”景区,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区。
11月3日,在新源县那拉提镇英加尔村芳草园农家乐内,年轻姑娘王玉芳正在帮着母亲存善花收拾农家乐内的客房,这个农家乐夏天给来那拉提镇旅游的游客提供食宿餐饮服务,当然也给她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非常感谢农村信用社这么多年对我的帮助,从开始的1万元到今年给我贷了15万元贷款,让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王玉芳眼里含着泪花。
王玉芳家是该村的贫困户,王玉芳当初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四处打工,家中有多病的母亲,工作不稳定,生活非常拮据。正是看到了家乡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她辞职回乡和母亲想开了个小餐馆,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信用社贷款1万元,当年收入还不错,2013夏天年她看到那拉提景区游客逐渐增多,她想开农家乐租院子,又到当地信用社贷款,最后满意的贷到了5万元,当年一举脱贫。今年,当地信用社送上贷款15万元,夏天农家乐红火的生意让母女俩喜上眉梢。
王玉芳告诉笔者,她家的7间客房夏天每天都有游客来住宿,这里离那拉提景区只有几公里,交通便利,与景区内的宾馆相比,农家乐客房的价格只有宾馆的三分之一左右,所有必需的硬件设施也基本上齐全,而且住在这里可以品尝正宗的农家菜,在农家小院体验乡村生活。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新源县农信社牢记社会使命,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投入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分工协作实施;二是入户调查,及时掌握基本情况,做好授信评级。自5月起,该社组织辖区客户经理入户采集贫困户影像资料,如实记录贫困户家庭人口、口粮地、承包土地、农机具、饲养牲畜等财产信息,并建立经济档案、评定信用级别,为精准扶贫奠定基础。同时制订《新源县联社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新源县联社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分工。一方面安排好县域的金融扶贫工作;另一方面将自身的44户精准扶贫任务分组包户到人,班子成员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子活动,既包组又包户,同时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2017年1月至10月,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5320户 ,占贫困户总数的91.58%。贫困户贷款2097户,金额 5893万元,全力做到金融精准扶贫“三覆盖”。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小额扶贫贷款办贷效率,该社利用科技支撑,将信贷自助一体机发放至各乡镇,切实提高扶贫户的申贷效率,贫困户可以随时在一体机、手机、电脑上申请,并且推出“扶贫担保基金+贫困户+信用社”“驻村工作队+贫困户+信用社”“种植养殖大户+贫困户+信用社”“精品农户+贫困户+信用社”等金融服务模式,拓宽贫困户获取信贷资金的渠道。该社工作人员还经常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在贷款办理上开通“绿色通道”,极大地方便了农户。
在谈到今后支持扶贫工作方面,新源县农信社理事长曾建斌说:“党的十九大后,全县的脱贫工作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我社将加大对贫困户各种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的培训,切实把扶‘智’和‘志’放在首位,解决贫困户、贫困人口认识和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脱贫致富信心得到增强。同时加大扶贫贷款支持力度,争取使贫困户走上幸福生活。”
锐意创新,“支农支小”力度大
今年,新源县喀拉布拉镇红富士苹果又获得了丰收,今年的收购价格有所上升,优质苹果仍然是抢手货。
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属逆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伊犁州“优质果品基地”,“喀拉布拉镇苹果”获得国家地理名商标,以个大、汁甜丰富、口感清脆著称,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和青睐。
“这几天,他家的苹果已经通过订单的方式全部被订购完了,今年的苹果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也不错,今后我利用互联网准备把喀拉布拉苹果推向全国,这一切都要感谢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喀拉布拉镇果农单成星高兴地说。
单成星的果园有150亩地,种植苹果已经快12年了,种类有红富士、寒富、华冠等7个品种,每年的销量都很好,今年产量能达到180吨。他说:“我种的苹果已全部通过订单的方式销售完了,主要销往乌鲁木齐和广州,预计今年的收入能达百万元左右。”
近年来,新源县农信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动摇,着力打造新源县中小企业“伙伴银行”的良好品牌。在经济形势下行的环境下,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短、小、散、频、急”的资金需求。截至10月末,该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1480万元,较年初增加17710万元,增长21.14%;较同期增加34223万元,增长50.88%。
“我在收购原料,正愁周转资金不够,没想到信用社主动上门,6天时间就把1500万元贷款办好了。”10月19日,刚签完贷款合同的新源县众粮汇通贸易公司老板王国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新源县农信社累计5000万元的贷款支持下,新源县众粮汇通贸易公司从开始创业的3人,每年挣1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公司30人每年总收入在千余万元,效益实现了突破,公司员工人均增加了5万余元。
像新源县众粮汇通贸易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在新源县有几百家。新源县农信社积极利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安排信贷人员深入辖区小微企业,广泛开展“进企业、进市场、进农村”活动,加强与小微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资金需求,进行一对一服务,对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内部员工全部纳入评级授信范围,由企业提供担保快速给予贷款,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信贷需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新源县农信社从小微企业的角度出发,细化贷款手续,简化操作流程,严格执行“阳光办贷”制度,同时确保贷款期限与客户从事的行业周期相匹配。重点推广“最高额担保贷款”,一次授信,三年使用,随借随贷、随还随借的循环授信贷款业务。
与此同时,新源县联社还充分利用科技网络平台,以结算、汇兑、银行卡等服务为载体,明确电子科技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小微体系。还定期组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了解客户需求,掌握市场动向,认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及产业结构发展规划,深入分析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规律,全方位地为县域小微企业提供便利服务,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