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银行 >

建行上线新一代IT体系

来源:新疆金融网  作者:侯宇振  发布时间:2017-07-24 16:46   分享:

    日前,笔者从建行新疆区分行获悉,近日,建设银行举全行之力,耗时六年时间打造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全面竣工并成功上线。这标志着建设银行全新核心系统建成,将为全行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一代核心系统”应运而生

  2011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严峻复杂,金融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跨界及同业竞争加剧,同时,新技术、新应用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浪潮兴起,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已趋白热化。

  建设银行也同样遇到严重挑战,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机制已难以适应外部形势变化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设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应运而生。

  六年来,八千多名建设者,三十多万名建设银行员工,不畏挑战,锲而不舍,吸纳全球科技和金融人才的智慧,勇闯企业级、组件化、参数化建设的无人区,建成了支持建行集团“母子公司、海外内一体”的信息化平台。

  在全行整体转型的大旗下,IT建设不再仅着眼于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着眼于一个个独立的产品或业务条线,而是从客户体验的角度、以全行一盘棋的思维去设计和研发系统。建设银行吸纳国际领先实践和经验,结合本行实际,自主创新推出了一套以“四个一”为显著特征的企业级工程实施方法:即一套业务模型、一套IT架构、一套实施工艺和一套管理流程。

  节约资源超过2.6万个处理单位

  从业务架构入手,采用业界领先的企业级建模方法,描绘出建设银行的业务蓝图,全面建立集团层面的流程模型、数据模型、产品模型以及用户体验模型。这套业务模型,既覆盖了现状,解决了当时的所有痛点问题;又全面落实了“十二五”规划及CCB2020转型规划,确保业务的前瞻性与先进性。

  重构业界领先的“集中式+分布式”融合架构。这套IT架构完全承接了业务建模成果,是充分体现建设银行转型目标的IT新蓝图。它由7层12个平台构成,是组件化、平台化、面向服务的企业级方案,具有灵活稳定、成本可控、便于维护、易于扩展等优势。所谓“融合”,是指整体采用分布式架构,关键应用采用集中式架构。这样,既发挥了主机安全、稳定、可靠、易于管理的优点,又发挥了分布式平台成本低、海量并发处理能力强的优点。

  目前,建设银行部署在X86云上的应用已达83%,通过主机下移和资源池化,主机利用率从90%降到70%,节约资源超过2.6万个处理单位,在业务量年均增长33%的情况下保持主机资源使用率零增长。近年来“双十一”期间,建设银行的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都稳居同业首位。

  同时,重塑了开发模式。“新一代”制订了严格的全生命周期实施工艺,规范、约束各个项目组的实施工序,这就是“一套实施工艺”。基于这套实施工艺,项目实施从过去“项目组一站式”向“软件工厂式”转型,应运建立起一套包括“计划管理、配置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在内的、流程简洁高效、工具集成统一的项目实施管理机制,这就是“一套管理流程”。

  这套方法论实现了IT建设模式从“部门级”到“企业级”的根本转变。经过“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六年的实践检验,它既适用于瀑布式大规模开发,指导大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项目的顺利实施;也适用于迭代式的敏捷开发,推动诸如建行龙支付等创新产品的迅速投产。为建设银行带来创新速度、处理效能等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累计投放一万三千多项创新及优化功能

  六年来,“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累计投放了一万三千多项创新及优化功能。为建行稳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新的活力。

  2016年,建设银行实现税后净利润2324亿元,集团总资产达到21万亿元,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1.18%和15.44%,各项业务稳中见强,核心指标和市值排名处于同业前列。2016年,建设银行先后获得国内外知名机构授予的100余项重要奖项,包括荣获《欧洲货币》“2016中国最佳银行”,在英国《银行家》2016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以一级资本总额位列全球第2,“世界500强”跃居第22位。

  新疆建行相关人士介绍,“新一代”在在综合性经营、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型银行、智慧型银行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强大功能。

  例如在智慧型银行方面,“新一代”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成了全渠道、全流程、全覆盖的服务与营销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智能全覆盖的方式,助力智慧银行建设。线下网点的智慧柜员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自助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服务体验,涵盖网点柜面的200余项非现金业务功能,分流柜面67%的业务,大大降低网点人力成本,解放网点生产力。线上推出的智能机器人“小微”,已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2亿人次,日均交互超过500万次,相当于1万人工坐席的工作量,应答准确率达到93%,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大幅降低了成本。

(责任编辑:欣文)

新疆金融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疆金融网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疆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zgxjjrw@163.com

更多>>>银行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