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大漠深处金融情 人行乌鲁木齐中支结对认亲活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19 17:17   分享: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作出的决策部署。人行乌鲁木齐中支在去年已派出3批结对认亲人员的基础上,2017年发起了新一轮的结对认亲活动。该行要求,在农村基层开展工作,要牢固树立“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这一理念。“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生动实践。

  近日,参与人行乌鲁木齐中支新一轮结对认亲活动的近百名干部告别亲友,前往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若克雅乡都阿艾格孜村、阿奇玛村、英吾斯塘村,开始了南疆千里结对认亲的行程。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自治区党委作出的决策部署。人行乌鲁木齐中支积极响应、快速启动,在去年已派出3批结对认亲人员的基础上,2017年发起了新一轮的结对认亲活动。

  上门认亲情谊真

  结对认亲的干部们知道要到村里“认亲戚”,每个人都准备了符合当地民族特色的精美礼物。人行乌鲁木齐中支营业部工作人员佟更力说:“第一次上门认亲,还不知道‘亲戚’家里的情况,就按照民族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来准备,带上一些清真的糖果、茶叶、方糖等。南疆风沙大,我还专门给家里的女主人准备了两条鲜艳的丝巾,戴上肯定美美的。”

  认亲干部中的有心人很多,有的专门在手机上下载了维汉翻译软件,有的积极收集维语中关于称谓、见面、打招呼等简短的词语。结亲干部中有参加过驻村工作的干部,给大家讲述“驻村那一年”的故事,介绍入户走访经验和简单民俗禁忌。

  人行乌鲁木齐中支科技处工作人员朱晓明的“亲戚”身残志不残,靠自学掌握了电脑技术。走进“亲戚”布萨热罕·买买提敏的家中,朱晓明饶有兴趣地对自己的维族“亲戚”说:“这个刚好和我对口,我也是搞电脑技术的。我们虽然口头语言不通,但有计算机这个共同语言。”朱晓明鼓励“亲戚”继续深入学习,不懂的地方随时打电话联系,下次过来就带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和电子教程送给他。

  人行乌鲁木齐中支金融研究处工作人员孙海芹与“亲戚”苏来曼·买提如在炕头亲切地寒暄着,唠着家常。老爷子今年已经年过七旬,可是身子骨仍很硬朗,声如洪钟。苏来曼·买提如说:“工作组帮助我们修路、盖房、助学、扶贫,现在我儿子、儿媳都有活干,还有3个孙子、孙女,一家人的日子可红火了。”孙海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礼物,是一幅亲手书写的对联,上书:“石榴千万籽,民族一家亲”,横批为:“爱我中华”。古朴敦实的字体映衬在红彤彤的纸面上,正是结对认亲活动的生动写照。

  人行乌鲁木齐中支党委委员、工会主任、驻村工作队总领队邢辉说:“在农村基层开展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这一理念。‘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生动实践。通过结对认亲,心靠近了,即使不能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心与心之间也能感受到彼此的真诚和善意,遥远的‘亲戚’自然而然地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重访故地情更深

  记者了解到,在认亲团队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曾经参加过一年驻村工作的干部。对他们来说,认亲之旅也是返乡之旅。这里有他们一年留下的苦与汗,有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也有他们铭刻在心的难忘记忆。

  驻村工作队老队员朱明告诉记者:“离开民丰两年了,一直没有机会回来再看看,可我的心里一直记着咱们村里的乡亲们。这次来到我的‘亲戚’家,坐上熟悉的铺着毡子的土炕,喝着村里特有的土茶,听着耳边响起的民丰口音,看着乡亲们的笑脸,依稀又回到了当年。”

  郭鹏军在2015年参加了驻村工作。他对记者说:“今天我在‘亲戚’家里,还能够简单地和他们用维语交流,这些都是驻村期间乡亲们教我的,也算是一种乡音了。从‘亲戚’家里出来,我又转到当年我的扶贫户家中看了看,专程为他们带了一些礼物。他们见到我既意外又感动。这些都是一辈子留在我心里的记忆。”

  魂牵梦萦归故里,千里认亲到民丰。当他们再次回到这里,发现村里正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邢辉介绍说,自2013年以来,在人行乌鲁木齐中支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接续用力,紧紧围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工作目标,聚合力,促党建,抓摸排,保稳定,重宣教,扬正信,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做好精准帮扶、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积极打造扶贫惠民的“民丰模式”。

  依依惜别意难忘

  来到村里,走进家里,淳朴善良的“亲戚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认亲干部。临别时,村民们纷纷送上鸡蛋、红枣、核桃、花帽及手工绣品等精心准备的礼物,依依不舍地话别。

  临出门前,麦提库尔班·拜克热给了他“亲戚”一个用力的拥抱,两人的手紧紧握着不愿分开。麦提库尔班·拜克热对记者说:“这个‘亲戚’我认定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呢?”

  返程途中,还没有抵达乌鲁木齐,认亲干部就陆续收到了“亲戚们”的电话和短信,殷切地询问是否平安抵达。结对认亲,结了对子,就永远是一对子了;认了“亲戚”,就永远是亲人了,从此搭建起沟通的“亲戚”越走越亲,心灵越走越近。今天到“亲戚”家里认了亲,明天就还会再来。从此,在每一个结对认亲干部的心里,都会惦记着,在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边的都阿艾格孜村、阿奇玛村、英吾斯塘村,有大家淳朴善良的维吾尔族“亲戚”。

 
责任编辑:欣文

(责任编辑:欣文)

新疆金融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疆金融网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疆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zgxjjrw@163.com

更多>>>银行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