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疆经济报 作者: 任江 宋雅文 发布时间:2017-05-31 11:09 | 分享: |
三天接待国内游客128.4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8.4亿元
赛龙舟、品美食、看比赛、听音乐、赏山花……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小长假,新疆各地旅游活动丰富多彩,营造出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让疆内外游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5月30日,来自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消息称,根据第三方市场调查公司抽样调查统计,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共接待国内游客128.4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8.4亿元,其中过夜游游客46.23万人次,占35.99%;一日游游客82.17万人次,占64.01%。数据表明,新疆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旅游+文化”催热端午旅游
和其他小长假旅游不同,端午节期间旅游透着浓浓的文化味儿。3天假期,新疆各地、各景区纷纷挖掘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将节日传统融入旅游活动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群众参与性强的主题旅游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
端午节期间,中华民族传统活动赛龙舟必不可少。去年,北屯市创意推出新疆首届水上龙舟赛和新疆首届冰上龙舟赛。
今年,这一活动升格为新疆第二届水上中华龙舟联赛,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成为赛事首站,这也为阿拉尔市迎来了近3万名游客。
端午节期间,吃粽子、赏花也是必不可少。3天小长假,天山天池景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万水千山‘粽’是情”“游天池,赏花采摘”等活动,共接待游客21192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8万元,均实现同比增长。
端午节期间,各景区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博斯腾湖景区古装秀配古代时尚的“梅花妆”、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景区的汉服秀表演、乌鲁木齐古生态园的旗袍秀,都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新疆旅游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端午节期间,新疆旅游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多样,“旅游+体育”“旅游+音乐”“旅游+美食”“旅游+中华传统文化”等衍生出多种活动文化主题。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更为新疆旅游带来不一样的风采。
在博州,第十一届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赛里木湖花海音乐节的举行,吸引了大批游客。端午节前两天,博州就接待游客1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78.7万元,同比增长400%和328%。
奇台县推出“江布拉克郁金香·奇台美食免费吃”第五届中国奇台恐龙·美食文化节、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举办首届达坂城美食节、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举行罗布人之夜音乐歌舞露营晚会……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第五届中国奇台恐龙·美食文化节开幕当天,奇台县就接待游客67890人次,同比增长33%;实现旅游收入11543.1万元,同比增长42%。举办首届达坂城美食节的乌鲁木齐达坂城白水涧古镇景区总经理赵砾介绍,美食节开幕当天,景区游客接待量是周末接待量的五六倍。喀纳斯景区5月28日接待7264人次,同比增长154%,收入494.4万元;5月29日接待游客7494人次,同比增长129%,收入达509.97万元。
自驾游热潮滚滚而来
端午节小长假,没有实施免小客车通行费的优惠政策,但自驾游的热潮仍滚滚而来。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表明,从5月28日10时后,全疆各地各景区客流量迅速攀升,主要以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哈密市、吐鲁番市、克拉玛依市和石河子市家庭轿车自驾游为主,游客以家庭3至5人出行为主流,也有亲朋好友结队而行,最多达到20人左右。同时,全疆星级农牧家乐再借端午节小长假发力。“3天里,每天都有自驾游游客打电话预订,有全家出游的,也有带内地朋友来南山旅游的。”位于乌鲁木齐市水西沟镇的南山悠然庭院农家乐负责人马卫国高兴地说。而伊宁市五星级农家乐阿依努丽餐厅小长假累计接待游客2400人,同比增长20.3%,接待收入32.5万元,同比增长15.4%;喀什四星级农家乐苹果风情园3天接待游客1200人,直接收入达到12万元左右。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新疆自驾游、自助游、乡村游已成为假日旅游的主力,尤其是城市近郊游、中远程自驾游颇受追捧。随着新疆道路交通条件、自驾自助游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疆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加强,假日自驾游出行游客的距离从以前的中、短程逐渐向中远程延伸,出行范围逐步扩大。这一点在今年端午节小长假表现得尤为突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提前15天掀起自驾游热线宣传热潮,吸引众多自驾游游客前往天山天池景区、奇台江布拉克景区、赛里木湖、那拉提景区、喀拉峻景区以及温泉县、昭苏县等地旅游。
端午节小长假,新疆旅游市场“热”而有序。全疆旅游市场秩序良好,受理投诉数量明显下降,旅游市场秩序总体平稳、有序。到5月30日14时,全疆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统计未接到旅游投诉,12301平台接到1起旅游投诉,已进行处理,未接到旅游重大安全事故报告。
(责任编辑:欣文)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疆金融网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疆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疆金融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zgxjjrw@163.com